“丰足”火柴

创建时间:2022-07-01 09:39

 

 

       为珍视和记载我国日用化学工业之光荣历史和发展历程,赓续红色血脉。我们收集、整理、撰写了几篇有代表性的专题文章,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。

 

 

“丰足”火柴

       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随着科技发展、工业进步、取火工具已呈现多样化,小小的火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但在抗日战争时期,抗日根据地的火柴却是稀缺产品。为了满足军队和民众的日常需要,各抗日根据地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相继建设了多个火柴工厂,基本保证了根据地军民的日常需求。火柴在那个时期的日化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,而火柴工业也在那一时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。

       例如延安丰足火柴厂、山东海阳龙华火柴厂、莒县大华火柴厂、河南振裕火柴厂、河北阜平火柴厂、山西晋绥火柴厂、山西高平裕晋火柴厂等等组成的火柴工业,为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其中,延安丰足火柴厂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火柴工厂。

 
 

       1940年,在山西省晋西北关帝山诞生了延安丰足火柴厂,该厂是由国民党阎锡山所办的火柴梗厂接收过来的。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扫荡,晋西北行署决定,将该厂迁往陕甘宁边区。那时交通十分不便,搬迁过程中采用人抬、驴拉、驼运等简陋方法,耗时一年多,历尽艰难险阻,于1942年到达陕北延安,选址在北五里狄监楼建厂,厂名为陕甘宁边区火柴厂,厂房和宿舍则由土窑洞或牲口棚改建而成。

 
 

       当时,该厂在技术力量、机器设备、化工原料等方面十分缺乏,于是党组织决定:安排技术人员研究试制黄磷和氯酸钾,争取自力更生解决原料问题;同时派员去敌占区通过地下组织购买制造火柴的机器和原料。经过多方面的努力,克服重重困难,在各部门、各级领导的关心、帮助、支持下,终于在1944年3月1日投产并生产出陕甘宁边区第一批“丰足牌”火柴,火柴盒上标示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。

       该厂在建厂初期除了制造火柴梗片部分是机器生产以外,排梗、卸梗、粘药头、装盒、包封等工序都是手工生产。全厂职工只有20多人,他们过着军事共产主义生活,既是生产工人,又是战斗队,生产情绪很高,日产量可达3万多盒,满足了陕甘宁边区的军需和民用。此后,火柴产量逐年上升。1946年迁址安家寨,改名为延安丰足火柴厂。1947年胡宗南侵占了延安,全厂职工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,一面生产,一面打仗。新中国建立后该厂又定址南家坪,更名为延安火柴厂。

 
 

       “丰足”牌火柴商标,正标绘麦穗围绕的圆头粗体红字“丰足”图案,四角小圆框内有“顶上火柴”四字;背标上下两行书写“发展生产、繁荣经济”八个字,行间绘红五星和对称麦穗图案;商标骑缝处为“陕甘宁边区火柴厂”厂名。别小看火花这一小小的阵地,它激励着广大军民奋勇向前,英勇杀敌。

 
 

       1946年10月20日,在党中央的指示和要求下,延安丰足火柴厂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工厂团支部,定名为“青年先锋队”。为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添砖加瓦。

       丰足火柴给边区军民带去了温暖,带去了光明,无不凸显着延安精神的伟大,在当年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,大会给与会代表的纪念品是延安火柴厂的“丰足牌”火柴,这在当时已经是党中央能提供的最好的纪念品。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回到各自所在地,他们带回去的“丰足”火柴,极大的鼓舞和提升了革命群众的斗志和信心。

 
 

       丰足火柴,也曾深受毛主席的喜爱。在接见美国记者爱得加·斯诺时,毛主席特意赠其两打丰足火柴,他笑着对这位特殊的客人说:“请看看咱们边区生产的火柴,也许算得上是窑洞之最吧!”

       岁月不复,现陕甘宁边区丰足火柴厂旧址仅存两孔窑洞,2020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 

       适逢七一,重温革命年代的火热激情,缅怀延安精神,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,时刻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日化人缪力同心,众志成城,为中国日化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。

 

 

浏览量:0

作者:协会秘书处